毕马威:203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60% 出海欧洲是中国车企的重要一步
来源:懂车帝    时间:2023-06-15 10:06:21

本报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开放发展,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技术、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欧洲是除中国外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且率先提出于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资料图)

6月12日,毕马威中国与毕马威欧洲成员所联合推出的行业深度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筑梦欧洲》(以下简称“《报告》”),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正式发布。《报告》从全球视角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欧洲的布局进行了深入解析,并针对企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关建议。

“绿色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中国也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看来,绿色发展需要建立新型能源体系,这涉及了从风电、光电、氢能等新能源生产,到智慧电网、储能设施搭建,再到终端用能电气化等多个领域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对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突破临界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行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各界共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8年的211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1044万辆,同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提升至13%。

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汽车和新能源、数字技术加速融合,全球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等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记者主要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致力于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汽车产业重要的转型目标。欧洲、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多项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政策,纷纷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

近年来,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有关数据显示,2018~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8%,仅次于同期的中国(61%),增速居世界第二。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预测,到2030年,欧洲每5辆汽车中就有3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60%,远超全球26%的渗透率。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量占全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近半。2021年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区域,2022年中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领先其他区域。从具体国家来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前三的国家为比利时、英国、斯洛文尼亚,出口数量分别为19.8万辆、10.9万辆、4.7万辆。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负责合伙人李瑶认为,欧洲发展低碳经济信心坚定,对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格外重视,欧盟于2023年正式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蓝图。欧洲日益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进入,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加强在欧洲全产业链布局

《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较长,且技术复杂,主要包含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的充电、销售、后市场服务等。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欧洲投资已基本覆盖全产业链,其中由于中国在动力电池上多年积聚的优势,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所展开的并购交易及绿地投资是中企在欧洲投资布局的主力。

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深耕“三电系统”,打造新能源车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在欧洲绿地投资加速。欧洲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重要增量市场,2021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建厂的速度明显加快。包括宁德时代等在内的6家大型国内电池企业已经或计划在欧建厂,将产品和技术投向海外市场。

在产业链中游,整车厂布局欧洲提升品质,控制产业链成本。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正在从单一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渐发展为通过跨国并购、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铺开销售网点、开展品牌宣传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化策略更加贴合当地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加深全球化布局。

毕马威方面认为,在产业链下游,完善销售、充换电及后市场服务是制胜欧洲市场的关键。目前中国车企主要采用开设直营、代理/经销等混合模式。例如,领克和蔚来等在开设直营模式的基础上,也积极探索欧洲流行的订阅模式。同时,欧洲快速提升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带来对充电桩需求的激增。

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持续深耕欧洲市场,仍需面对诸如市场门槛较高、欧洲当地法律法规的变化,构建品牌认知度等一系列挑战。

毕马威方面分析称,第一,欧洲发达国家市场门槛较高,需要完备、可行的市场进入策略;第二,欧盟绿色新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必须面对的一揽子“绿色准入”机制;第三,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认知度依然偏低;第四,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合规风险,亟须加强本地化运营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欧洲用户本土化需求。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Norbert Meyring(诺伯特)建议,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往往面临品牌认知度较低的挑战。为了快速获得竞争优势,OEM 应考虑在分销渠道、金融服务以及维修和保养等领域与当地企业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有的甚至也可以考虑收购已有一定声望的本土汽车品牌,以实现更快的发展壮大。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太阳能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